分支机构: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重庆苏州
行业外语翻译
合同金融机电化学法律
简历标书机械生物图书
影视财务建筑医学物流
电力广告保险汽车电子
工程口译网站配音化工
石油科技翻译陪同论文
通讯冶金纺织能源地质

专项翻译

本地化服务

多语种商业信息

口译&同传

行业外语翻译
英语 日语 西班牙语
德语 俄语 意大利语
韩语 荷兰语 葡萄牙语
法语 罗马尼亚语 泰语
马来语 土耳其语 印尼语
塞尔维亚语 缅甸语 希腊语
挪威语 希伯莱语 越南语
阿拉伯语 瑞典语 波兰
芬兰语 丹麦语 捷克语
匈牙利语 塞尔维亚语

北京翻译公司当前位置:翻译公司|上海翻译公司|北京翻译公司提供英语翻译 日语翻译

晋中文化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地理座标为东径111°25'-114°05',北纬36°40'-38°06'。东依太行山与河北省毗邻;西傍汾河水与吕梁地区搭界;东北与阳泉相连,西北距省会太原25公里;东南、西南分别与长治市、临汾市接壤。市界总长度809.2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65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28公里。海拔高度在1000-2500米之间;全市河流以八赋岭为界分属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晋中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1℃,年平均降水量405-573mm,无霜期平均为150天。

晋中市是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地级市。管辖一区一市九县(榆次区、介休市、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寿阳县、昔阳县、左权县、和顺县、榆社县)和榆次经济技术开发区。共118个乡镇、2722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8万亩,总人口303.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7.28万人。

晋中,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晋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原始社会起,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活动。据考证,晋中历史可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3万年左右。商代后期,境内便有城邑出现,春秋时期,开始设立县一级行政建制,秦汉以后,全市大部分县城普遍建立。远古时期,《禹贡》划分九洲,晋中为冀州之域,西周属并,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汉之后多属太原郡(府),隋唐时,除榆社、灵石外仍沿旧制,到晚清属太原府辖,民国时期属冀宁道。抗战时期,晋中分属晋冀鲁豫、晋察冀和晋绥三个抗日边区政府;解放战争时期,晋中分属太行、太岳、晋察冀三个行署管辖。新中国建立后,成立榆次专区,辖13个县和阳泉工矿区。之后,分别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全市行政区划经过三次大的调整,至1983年10月起,晋中辖10县1市。1999年9月撤地设市,辖9县1区1市和榆次经济技术开发区。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晋商文化,清代中叶,以“山西票号汇通天下”,执“全国金融之牛耳”为代表的晋商,曾创造过“海内最富”的经济奇迹。同时,一大批文治武功的杰出人物名垂青史。春秋,“终不言禄”的介子推,“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奚;东汉,“巧定连环计,诛杀董卓”的王允;东晋,称雄北方的赵王石勒;中唐,田园派诗人王维;宋金,出将入相50年的文彦博;清朝,一代大学士、军机大臣、尚书、人称“帝王师”的祁隽藻;山西票号始祖雷履泰,山西赎矿运动发起人渠本翘,均为晋中人士。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尹灵芝,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就牺牲在这片热土上。

晋中,矿藏丰富,物华天宝。现已正式探明储量的矿产有煤炭、铝矾土、铁矿石、耐火粘土,石膏、硅石矿等13种,占全省探明储量矿种的1/4,其中,尤以煤炭分布广、品种全、储量大。全市含煤总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含煤总面积的1/5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7%。预测储量为1082.2亿吨,探明储量187.1亿吨。是全国十大能源基地之一。同时,晋中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全国最大的玛钢、纺机、液压件生产基地;建材、碳素、化工、医药、食品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金融、贸易、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晋中,农耕底蕴厚重,农业发展迅速。晋中是黄河流域古老的农业发祥地之一,远在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进入了“耜耕”栽培阶段;春秋战国,农业已占主导地位,到隋、唐、宋、元时期,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清代后期,住居显宦的一代大学士祁隽藻所著《马首农言》,在山西农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就在这方蕴藏深厚的农耕文化热土上,勤劳智慧的晋中儿女,耕耘不辍,卓绝奋斗,创造了晋中农业辉煌。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九五”以来,晋中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率先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面对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加入WTO的新挑战,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精心构筑了以传统优质杂粮、特色干鲜果品、适时无公害蔬菜和绿色畜禽产品等四大产业为主的“两区三带”的优势产业格局;倾力打造了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的牛肉之乡--平遥,红枣之乡--太谷,核桃之乡--左权,药材之乡--榆社,无公害旱垣甘蓝生产基地--寿阳等一大批特色品牌基地;全力培育了以24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骨干的龙头企业和以10个重点农产品市场、3000多个中介服务组织、4万多农民经纪人为主体的农产品营销体系。从而把晋中农业和农村经济推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截止2002年,全市已经形成10亿公斤粮食2.4亿公斤肉蛋奶、37亿公斤蔬菜、6亿公斤干鲜果品的生产规模,尤其是畜禽产品和蔬菜总量位居山西省首位。

晋中,旅游资源独特,文物古迹众多。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龙头的晋商文化旅游资源,在国内独一无二,已跻身为山西省的三大旅游品牌;以蜚声中外的大寨为重点的一批太行风光旅游区更具特色,也已成为中外游客的首选胜地。同时,以榆次城隍庙、太谷无边寺,平遥镇国寺、双林寺,灵石资寿寺,介休抱腹寺等32处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代表的众多文物古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考古工作者。晋中,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石太、南同蒲、太焦、阳涉四条铁路交织于全市;108、207、208、307国道纵贯境内;太旧、大运高速与东山、平川相连;省、市、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太原航空港与晋中市政府所在地仅距15公里,不足10分钟车程。全市实现通讯联网和长途传输数字化、市话交换程控化,从而大大拉近了与国外内交往联系的时空距离。

晋中,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近年,晋中市委、市政府大胆创新城市建设理念,实现了由管理城市到管理与经营并重的转变,截止2002年,晋中市城区道路总长达78公里,城市化供水率达100%,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2.8%,防洪排水系统日臻完善,集中供热正大面积推进,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据环保部门监测,2003年1-9月份,市区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达129天,比2002年全年的106天高出23天。城市居民居住房面积达到16.2平米。同时,乡村建设也在全面规划、科学运作的基础上,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以省级六个小城镇建设为试点,全市58个建制镇,在提升集镇功能的配套建设上,倾注了大量精力。截止去年,乡村公路通车率达100%,乡镇油路通车率96%,行政村油路通车率达48%,其中,榆次、太谷、祁县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农村住宅人均建筑面积达23.5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达85.2%,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同时,大多数乡镇所在地建成了文化站、影剧院、卫生院,农民生活和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全市91%的农村人口过上了小康生活。

晋中经济发展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西傍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区划面积1.64平方公里,总人口302万,其中耕地回积33.5万公顷,农业人口205万,是全省蔬菜、畜产品、小杂粮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晋中市地处黄土高原,地形东高西低,地势起伏,山地、丘陵、平川一应俱全。全年冬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集中,昼夜温差较大,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9℃左右,年降水量54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大约在120一170天之间。

晋中是黄河流域古老的农业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九五”后,晋中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率先在全省提出并着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立足市场需求,依托区域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以传统优质杂粮、特色干鲜水果、适时蔬菜、绿色畜禽产品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已基本形成,其规模和效益也日趋凸显。目前,全市共有近百种名优特新农产品注册商标,28个农产品先后荣鹰金.国农业博览会名牌声品奖;并有4大类20余种农副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额居全省之首。全市大体形成了12亿公斤粮食、2.2亿公斤肉蛋奶、33亿公斤蔬菜和6亿公斤干鲜果晶的生产能力。畜禽产品和蔬菜生产总量排全省第一,其中肉蛋奶的综合产量占全省产量的1/6,干鲜果晶和粮食分别列全省第三、第四位。全市饲用玉米、小麦复播、杂粮、蔬菜、水果“五个百万亩”特色区域种植基地已初步形成,“六个十万亩”优质商品菜基地工程顺利实施,以绿色畜禽产品为主的规模养殖小区达到560个。其中以豆类,谷子和莜麦、荞面为主的杂粮面积8万公顷,总户约l.4亿公斤,其产品融营养、保健于一体,倍受消费者青睐。此外,以长山药、中药材、万寿菊、色素辣椒?花卉等为主的特种种植面积达1.6万公顷:以鹿、獭兔、乳鸽、鸵鸟等为主的特种养殖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又一亮点。

近年来,晋中市委、市政府狠抓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使其生产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到二OO二年底,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近1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在59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10个,总户值6.8亿元。介休聚兴养殖加王公司、山西金凤凰发展有限公司、山西太谷怡园酒庄、太谷县新太食业有限公司等10个龙头企业在全市各级的重点扶持和培育下,其带动产业发展、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显著提高。全市营销组织已初具规模,全市有3888个民营中介服务组织、2万多农民经纪人和6万多季节销售大军,承担了70%以上的农产品销售任务。榆次的蔬菜定货会、寿阳的平头蔬菜节、太谷的红枣节,得到了各方客商的广泛认同,有力地促进了晋中农业市场组织程度的不断提高。

今后一个时期晋中农业和农村经济总的发展思路是,着眼于应对加入WTO的挑战和机遇,紧紧抓住调产增收这条主线,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要以发挥特色优势为重点:进一步调优大农业布局,畜牧业要尽快做成大产业,种植结构调整要向蔬菜、小杂粮、牧草业倾斜:要以扶持龙头为重点,着力打造龙型经济,以晋中的特色产业为依托,着力扶持那些有较长产业链和辐射带动作用,有较高市场份额和发展前景的企业和产品:要以推进农业标准化为重点,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产品监测体系,以农产品绿色认证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晋中绿色品牌。

晋中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通讯畅达,发展环境优越,极具开发潜力。竭诚欢迎海内外宾朋光临驻足,携手奋进,共创新世纪晋商辉煌。

>> 晋中市简介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傍汾河水,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7度---38度、东经112度一114度之间。全市总面积约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2万,其中农业人205万。辖榆次区、介休市和太谷、祁县、平遥、灵石、榆社、和顺、左权、昔阳、寿阳9县,共118个乡镇,3646个行政村,晋中市人民政府驻榆次区。

晋中区位独特,交通便利,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是山西省重要的交通枢纽。有南同蒲铁路和大运公路,石太铁路和太原至石家庄公路,太焦铁路和榆长公路,阳涉铁路和平黎公路贯通全境,太旧高速公路横穿晋中,与冀、京、津国道主干线连成一片。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距省会太原仅25公里,到太原武宿机场只需10分钟车程,与现代化的邮电、通讯相匹配,形成了与国内外十分便捷的联系通道。

全市地形山区广阔、平川狭小,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3%,平川面积仅占16.7%。地下资源丰富厂现已探明的有66种,其中储量大、质量优、易开采的优势资源就有煤炭、石膏、石灰岩、白云岩、铁矿、铝土矿、玄武岩、石黄砂岩、煤矸石等量6种。特别是煤以储量大、分布广、种类全、质量优而著称。已探明储量为200亿吨,约占全省的1/10,煤种有气煤、焦煤、无烟煤、肥煤、瘦煤、贫煤6种,且煤层厚,埋藏浅,是全国十大能源基地之一。

晋中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远在商代后期就有了城邑的出现,春秋时期便开始设立县一级的行政建置。古代著名历史人物有祁奚、王允、文彦博、祁隽藻、文学家王维、温庭筠、实业家乔映霞、渠本翘等,当代名人张友渔、侯外庐、李琦、郭兰英也都生长在这块沃土上,晋商文化源远流长。 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商业达到鼎盛时期,晋商店铺遍布全国各地,并远涉日本、西亚和俄蒙。1824年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以此为代表的山西票号“汇通天下”,“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1999年9月,晋中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后,在作为一个新型城市的发展上,市委、市政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科技兴市、开放兴市、民营经济兴市”三大战略,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传统产业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新型城市群和文化旅游区建设”四项工程,突出“培育企业家、塑造大品牌、建设小城镇”三个重点,力争未来10年经济建设以年均10%的速度完成“三级跳”,人均GDP达到15000元,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据初步统计,2001年晋中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农村经济总收入291827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68元,比上年增加66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本持平,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经济结构调整顺利进行,从总体上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晋中农耕历史悠久,距今已达7000多年,是传统的农业区。历史上曾有“金太谷、银祁县,榆次县里产米面”之美誉:今又是“海绵田、双千田、立体复种高效田”的故乡。全市耕地面积38.5万公顷,其中水浇地13万公顶,农业人口205万。全市已大体形成了12亿公斤粮食、2.2亿公斤肉蛋奶、33亿公斤蔬菜和6亿公斤干鲜果晶的生产能力。畜禽产品和蔬菜总量排全省第一,其中肉蛋奶的综合产量占全省产量的1/6、干鲜果品和粮食分别列全省第三、第四位。2001年,晋中市农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发展为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使全市农业在持续五年遭受旱灾的情况下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21.8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0%。

晋中是山西的老工业基地,有亚洲最大的纺织机械厂,有全国最大的液压集团和玛钢生产基地,有全省最大的纺织企业,玛钢、焦炭、纱、布等工业品产量在全省及全国同行业中均占有相当份额。面对加入WTO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产品优化升级和技术创新,积极发展新型产业的工业结构调整思路。目前,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碳素、药业等一批新兴产业已经崛起,成为晋中工业的新生力量,与此同时,新型环保焦炉、粉煤灰砌块机、粉末冶金制品、二步发酵玉米甘油、多点电喷发动机飞半固态铝合金、特高分子量聚丙稀酰胺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新产品脱颖而出,成为晋中工业发展的希望。目前,国有工商企业和非国有规模企业改制面超过80%,其中有71%的企业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组。全市力争“十五”期间形成一批规模5000万元、集团规模2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 晋中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市内有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随着榆次常家庄园等旅游景点的开发,介休绵山等旅游景点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全市以晋商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业正在逐步壮大,形成了以一城(平遥古城)一堡(介休张壁古堡)两寺(平遥双林寺、灵石资寿寺)三山(榆次乌金山、介休绵山、灵石石膏山)五院(榆次常家、太谷曹家、祁县乔家、渠家、灵石王家)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区,与黄河根祖文化、五台佛教文化一起跻身为山西三大旅游品牌。今后一个时期晋中发展旅游业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抓住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良机,把旅游业培育成市域经济中最富活力的增长极,使晋中成为真正的旅游大市。

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注定了未来晋中的发展要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奋力跨越、实现赶超。热忱欢迎国内外宾朋到晋中观光旅游,合作发展,开展经济技术协作、政治文化交流,共襄大业,共举大事。

>> 晋中市工业简介

晋中工业门类齐全、结构均衡、实力雄厚,己成为支撑晋中经济的栋梁。全区拥有36个工业行业,1198个工业企业(乡以上),初步形成了煤炭、纺织、机械、建材、化学、冶金、轻工、电子等门类齐全,轻、重工业直辖市发展的工业生产体系。其中煤炭、纺织、机械、建材已成为4大支柱产业。这里有亚洲最大的纺织机械厂,有全国最大的液压集团和玛钢生产基地,有全省最大的纺织企业,有以生产主焦煤著称的汾西矿务局,有新崛起的煤焦之都,有历史悠久的中成药、推光漆器生产厂家。晋中地区工业以采掘、冶炼、陶瓷业发展最早。唐、宋时,灵石、榆次等地已开始采煤、冶铁,介休洪山的制陶业也具雏形。明代以后,煤炭开采和铁矿冶炼渐成规模。据1461年(天顺五年)《明一统志》记载:榆次、寿阳、灵石都出煤炭。榆次、灵石、平遥、介休等县私营铁器手工业不仅打制各种器物,而且开炉冶炼,从事铸造。灵石县西北的曲村村民以炼铁为生,所产之铁质地极纯。榆次、太谷都酿制葡萄酒。延及清代,工业门类日趋增多,主要有冶炼、采煤、制硝、打毡、酿酒、织布、染色、烧窑、印刷、制鞋、缝纫、编织以及修理等行业,多属手工操作。清光绪以后,开始采用机械生产,涉及印刷、纺织、印染、采煤、火柴制造、电力等十几个行业,使该区工业发展出现了一个大的飞跃。较著名的有祁县的“文和斋”铅字印刷厂、益晋织染有限公司,榆次的晋华纺织有限公司、利晋织染有限公司、魏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寿阳的山西保晋矿务有限公司寿阳分公司,平遥的金井火柴公司,太谷的电灯公司等。日军侵占该区后,民族工业遇到空前浩劫。但在抗日根据地,由于战争的需要,一些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得到很大发展。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后,阎锡山对许多工矿企业强行吞并蚕食,到1948年全区解放,只残留少数私营手工企业,县大都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

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作为山西的老工业基地,晋中工业在产权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科技进步等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

1957年,晋中地区工业企业有310个,工业总产值18317万元,比新中国建立初增加4倍,年均递增23.3%。从1958年起,工业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超过农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继国营经纬纺织机械厂、汾西矿务局、山西中药厂和介休造纸厂等大中型企业的建成,六七十年代,又先后建起榆次压件厂、介休纺织厂、山西印染厂、太谷纺织厂、榆次电缆厂、山西锦纶厂、平遥工矿电机车厂和第一、二针织厂等一批工业企业。特别是70年代各县普遍建起小氮肥厂、小磷肥厂、小铁厂、小水泥厂和小农机厂等五小工业,使全区工业生产开成一定规模。国家“三五/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5.7%;”四五/计划期间,年均递增4.6%。1975年,全区有工业企业646个,工业总产值达76156万元,比1965年增长65.2%。1979年后,先新建和改扩建了平遥纺纱厂、祁县色织厂、太谷棉织厂、山西碳素厂、洪山陶瓷厂、祁县六曲香酒厂、山西电子材料厂等一批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有煤炭、纺织、机械、化工、建材、冶金、轻工、电子等36个工业行业,以煤炭、纺织、机械、建材为四大支柱产业的门类较为齐全、区域优势明显、轻重工业直辖市发展的工业体系。1980年,全区有工业企业896个,完成总产值125760万元。至1900年工业企业发展到1273个,工业总产值475596万元。1995年,全区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3446万元,比1990年增长54.4%。

到1998年底,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达1049个。在着力发展煤炭、纺织、机械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培育了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形成机械、煤炭、纺织、炼焦、化学、冶金、金属制品、建材等八种产业并举的格局。如:HL495JIQ多点电喷甲醇发动机、EBM灭火装置、CI牌ABS塑料管材、物理发泡射频同轴电缆等一大批高科技产品相继问世,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整个工业经济充满生机与活力。玛钢产量占全国的1/3,药用胶丸产量占全国的1/4,成为全国第二大生产基地,纺织工业产值占全省的1/3,焦炭产量占全省的1/5,焦炭出口量占全国的1/2。乡及乡以上企业年工业增加值达39.95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工业在三个产业的比重为51.4%,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居主导地位。

>> 晋中市商业简介

晋中地区商业自明代已同享誉全国的徽商齐名。据记载,榆次、太谷、祁县、科遥、介休等城镇商铺林立、贸易兴隆,以经营绸缎、茶叶和 料为主。到明末清初,晋中商人逐渐向外扩展,形成旅蒙、旅俄、西路及“走云南下四川/等商业帮派。介休范氏家庭被清政府封为皇商,持“龙票”经商。清康熙以后,晋中地区的商业进入鼎盛时期,商号遍布,出现了对日本贸易的船帮和对俄、蒙贸易的驼帮。船帮以介休范家为代表,将丝绸、瓷器、扇子、药材、书籍等日用品运至日本,换回铜锭,供清政府铸造铜币;驼帮以榆次车辋村的常家、太谷北洮村的曹家及祁县的渠家、乔家为代表,从闽、赣、浙等省采买茶叶、丝绸、土布、瓷器、手工艺品等,用骆驼、马匹驮和车辆拉,运至中俄边界甚至俄国腹地,换回各种毛皮、呢绒、牲畜及其它日用口若悬河。运输高峰期,驼队和车列数以千计,首尾相衔,穿行临野,甚为壮观。清雍正后,将中国的买卖城和俄国的恰克图辟为中俄贸易边城,晋中商人捷足先登,商号居多且实力雄厚,主要有太谷曹家的锦泰亨、榆次常家的大德玉、祁县乔家的恒隆光以及祁县史家和太谷王家合伙的大盛魁等。1824年(清道光四年),平遥商人雷履泰在县城西街创立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专营银两汇兑业务,获利颇丰。之后,祁县、太谷商人也竞相仿效,至1845年平遥、祁县、太谷3县商人在全国各地开设的票号达70余家,形成山西省票号史上实力最强的平、祁、太3帮。他们在本地设总号,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埠际码头设分号,足迹远涉俄国、日本、朝鲜、新加坡等国,极盛时期,几乎垄断了全国金融业,享有“汇通天下”之美誉。清末至民国时期,由于外国的经济侵略,票号业逐渐衰竭,大量洋货的涌入,使晋中私营商业受到冲击,部分中、小商业主开始投资经营饭店、旅店等服务行业,且规模小,数量少。

199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33673万元,比1990年增加2倍。晋中地区商业服务企业达2万多个,从业人员6.5万余人,其中全民所有制高业企业发展到1134个;集体所有制商业企业发展到4690个;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3495户。除外商投资企业外,全区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10个,创汇达1亿多美元。全区有三星级饭店一个,三星级外商娱乐中心正在建设中。

>> 晋中市旅游业简介

晋中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现已查明可供开发利用、有价值的旅游景区景点达50余处。其中平遥、祁县为国务院确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县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所列的文化名城,平遥县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所列的文化名城,其城墙、双林寺、镇国寺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休县绵山、灵石石膏山为省级风景名胜,还有300余处革命遗址

晋中翻译的需求国内的翻译市场随着中国进入世贸组织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翻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截止到2005年,中国的翻译市场份额以及超过了两百亿元。原来传统的依托大学语言院校的翻译机构已经日益被翻译-分工的翻译公司所取代,而外资公司入驻中国也对翻译质量和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为数众多的北京翻译公司和各类翻译社也对整个翻译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部分翻译公司仍然停留在“家庭式作坊”和“代理商”的阶段,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对翻译质量进行审核与控制,从而使得客户的稿件无法得到质量保证。可正是由于这些众多游击队式翻译商的存在,让整个翻译市场的价格在不断的下滑。价格正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因为这些公司没有后期审核和控制所需的费用,也不对译员进行跟踪和考核。这些行为导致部分正轨的北京翻译公司也在质量控制流程和译员水准上大打折扣。虽然价格竞争使得客户在费用上受益,可最终却为客户和整个翻译行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根据新译通上海翻译公司某负责人的介绍,某知名机电类外资集团,其主要生产和销售机电类产品,正是由于选择翻译公司的不慎,被某家庭式翻译公司的低廉报价所吸引,而将1000多页的整个产品目录交付给其翻译。最后由于质量问题,不但上万本目录书籍被报废,整个企业进入国内机电市场的脚步也被推迟了整整一年。其直接损失高达数十万,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目前的翻译行业迫切需要建立起严格的翻译市场准入制度和完善的淘汰机制,以维护整个翻译行业的形象,使正规上海翻译公司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并最终让客户受益。

 

  ◆ 我公司已设机构如下欢迎就近垂询: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